红色是生在巴萨罗纳
黑色是死在巴黎

Whimo

© Whimo | Powered by LOFTER

随笔-路易·萨德公民与革命?

  一些无脑书摘笔记

  最近看关于萨德侯爵的书,一直笑得前仰后合。要说起这位萨德公民(革命之后的称呼),首先,他很多观点和行为特别混蛋大家应该都认同。但是,该怎么说呢,这个混蛋真的太好笑了,你明明应该是讨厌他的,但是完全无法憋笑,最后居然觉得他还有那么点可爱(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而且我个人感觉他浑身都散发着那种很高傲而又贱兮兮的气质。

  首先,这个人因为个人作风和各种出格行为度过了很长时间的监禁生活(我感觉这里边比较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传闻是他在招待宾客的巧克力里面下春药,害得众人放飞自我,据说还有人因此丧命……当然真正的事件远非如此,有人丧命也是假的)而他放荡不羁的习惯,正是他的父亲影响下养成的。(话说……早年的萨德侯爵也曾经驰骋疆场立过战功……)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1789年那年巴士底狱禁止囚犯散步之后,侯爵先生为了表示不满,找了根管子当话筒冲外边的人喊话说监狱里虐杀囚犯。然后马上就被忍无可忍的典狱长送走了(没错,这位典狱长就是后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被杀的那位)。看过的所有资料里对此最好笑的评价是说萨德侯爵间接地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我只能说法国的革命是由多方因素和长期的历史原因导致的,他的这出闹剧只能算得上1789年社会中紧张气息的助燃剂。

  革命爆发后,萨德侯爵当然也重获自由,开始了他人生中少有的监禁之外的生活。此时,有脑子的贵族残留分子都知道肯定不能再保持原来的称呼,连很多革命之前跟随风尚在姓氏前加“德”(de)的革命者都改变了称呼(其中比较有名的诸如丹东、布里索、罗伯斯庇尔等人)。然而一反众人的画风,萨德侯爵决定改名叫路易,于是之后人称路易·萨德公民。对不起我总觉得这画风太美,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槽……首先此时他的友人有很多逃亡国外,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加入了保王党军队,所以作为一个立场十分可疑的人,萨德公民没事就把自己在巴士底蹲过大狱那挡子事儿抖搂出来晾晾,博取一下信任和同情,同时还不能忘了不能过分炫耀(毕竟他入狱的原因在革命时期就是个flag)。不对,有这觉悟还给自己起名叫路易,说不是故意的我可能都不会相信,不过路易是他父母原先想给他起的名字当中的一个。(好吧,我们的大天使圣鞠斯特名字中不是也有路易吗。)

  然后侯爵……哦不,这位公民,他还跟罗伯斯庇尔在同一个分区(顺便补充一句,同样毕业于Louis le Grand的他还可以说得上是罗伯斯庇尔的校友),还当了秘书写了不少文章。在他的一篇名为《致马拉和勒佩尔蒂埃的亡灵》的演讲里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谋杀马拉的残忍凶手活像那些无法确定性别的两性人,因为他不直接属于两性中的任何一性。两性都对他感到失望,因而他被地狱赶了出来……”

  (科黛:Excusez-moi?)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萨德并不是一个革命党人,同时也说不上保王,他更类似于在不同立场之间徘徊的那种边缘分子。在这段自由生活中,萨德起初写写文章和戏剧,好不容易剧上演了还由于自己的身份而被一群无套裤汉乱入搅局,致使表演没有获得他预期的成功,可以说很心塞了。

  然而最最神奇的是最后革命时期萨德被判死刑,然而行刑那天来拉他的时候却发现人没了……

  他……就这么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被救走了……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后做个补充,关于萨德侯爵的书,国内曾经出过一些译本,不过由于没有拜读过原著,很难说删减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而后《卧房里的哲学》和《索多玛一百二十天》在台湾有过出版,这两本从序言来看质量应该是更有保证。关于萨德侯爵的传记,目前国内有两本,除了《萨德侯爵传》(这本网络上有pdf格式下载)之外还有一本更为有名的《萨德大传》(作者为法国的莫里斯·勒韦尔),后者在整个关于萨德的研究领域非常有名气。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近代作家写的书,我大都还没来得及拜读……(十分惭愧)

  关于《索多玛一百二十天》我目前为止只能算看了个开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虽然萨德的作品属于情色文学,但是读起来根本不会有任何轻松感,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怀着一种极端的理性来安排构造整个故事的格局,而不是让它去肆意发展。台湾的译本后面附了这本书余下三部的草稿框架,从中更能感受到作者清晰地思路。至于电影……我觉得我可能不会去看(预感到自己会打脸……),首先我不是特别能接受导演时空转换这个二设……其次,我想象不到要如何把萨德作品中这种条理的格局通过一部有节奏有剧情的电影展示出来……

  先写这么多吧,也许之后读其他的书还会有新收获?

评论(7)
热度(47)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